[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pver]130606[/DhtmlXQ_pver]
[DhtmlXQ_viewurl]?owner=u&id=1493779#f=#isSave=[/DhtmlXQ_viewurl]
[DhtmlXQ_adddate]2019-08-09 09:26:24[/DhtmlXQ_adddate]
[DhtmlXQ_editdate]2019-08-09 09:26:24[/DhtmlXQ_editdate]
[DhtmlXQ_title]序《广州棋坛六十年史》[/DhtmlXQ_title]
[DhtmlXQ_binit]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DhtmlXQ_binit]
[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DhtmlXQ_firstnum]0[/DhtmlXQ_firstnum]
[DhtmlXQ_length]0[/DhtmlXQ_length]
[DhtmlXQ_type]中残局[/DhtmlXQ_type]
[DhtmlXQ_gametype][/DhtmlXQ_gametype]
[DhtmlXQ_other][/DhtmlXQ_other]
[DhtmlXQ_open][/DhtmlXQ_open]
[DhtmlXQ_class][/DhtmlXQ_class]
[DhtmlXQ_event]广州棋坛六十年史第01集[/DhtmlXQ_event]
[DhtmlXQ_group][/DhtmlXQ_group]
[DhtmlXQ_place][/DhtmlXQ_place]
[DhtmlXQ_timerule][/DhtmlXQ_timerule]
[DhtmlXQ_round][/DhtmlXQ_round]
[DhtmlXQ_table][/DhtmlXQ_table]
[DhtmlXQ_date][/DhtmlXQ_date]
[DhtmlXQ_result][/DhtmlXQ_result]
[DhtmlXQ_red][/DhtmlXQ_red]
[DhtmlXQ_redteam][/DhtmlXQ_redteam]
[DhtmlXQ_redname][/DhtmlXQ_redname]
[DhtmlXQ_black][/DhtmlXQ_black]
[DhtmlXQ_blackteam][/DhtmlXQ_blackteam]
[DhtmlXQ_blackname][/DhtmlXQ_blackname]
[DhtmlXQ_redlevel][/DhtmlXQ_redlevel]
[DhtmlXQ_redeng][/DhtmlXQ_redeng]
[DhtmlXQ_redrating][/DhtmlXQ_redrating]
[DhtmlXQ_redtime][/DhtmlXQ_redtime]
[DhtmlXQ_blacklevel][/DhtmlXQ_blacklevel]
[DhtmlXQ_blackeng][/DhtmlXQ_blackeng]
[DhtmlXQ_blackrating][/DhtmlXQ_blackrating]
[DhtmlXQ_blacktime][/DhtmlXQ_blacktime]
[DhtmlXQ_endtype][/DhtmlXQ_endtype]
[DhtmlXQ_judge][/DhtmlXQ_judge]
[DhtmlXQ_record][/DhtmlXQ_record]
[DhtmlXQ_remark][/DhtmlXQ_remark]
[DhtmlXQ_author]弈聪校对[/DhtmlXQ_author]
[DhtmlXQ_refer]http%3A//www.dpxq.com/%0D%0Ahttp%3A//www.dpxq.com/hldcg/dhtmlxq/[/DhtmlXQ_refer]
[DhtmlXQ_hits]335[/DhtmlXQ_hits]
[DhtmlXQ_price]1[/DhtmlXQ_price]
[DhtmlXQ_sortid]14937790[/DhtmlXQ_sortid]
[DhtmlXQ_owner]chouzhouyu[/DhtmlXQ_owner]
[DhtmlXQ_oldowner]chouzhouyu[/DhtmlXQ_oldowner]
[DhtmlXQ_hidden]0[/DhtmlXQ_hidden]
[DhtmlXQ_comment0] [center]序《广州棋坛六十年史》[/center]|| [center]一[/center]|| 过去三十年来所出版的象棋刊物,有如恒河沙数。差不多所有的刊物,内容上都是对棋艺的钻研,开局,中局,残局或实战对局的研究。但绝少有记载棋坛历史的刊物出版。偶有一两本,亦仅属作者本身的见闻及经历(例如苏天雄的《五十年棋坛见闻录》,黎子健的《棋坛秘奥录》),而对整个地区的象棋活动,却未能提供全面性的报道。|| 本书作者褚石与徐骥两君,花尽了心血,向象棋界各前贤或其后人搜罗和汇集了自二十年代迄今的珍贵历史资料,以及当时叱咤风云的棋手对局记录,加以有系统的编纂及精简的注述,终于写成这部有史实价值的《广州棋坛六十年史》。本书的特点是以当时得令的棋手对局为蓝本,衬托出当时棋坛上的活动及每一场轰动的大战,使读者无需阅读冗长的文字,即可想像各个时期棋坛大战的现场,并可细赏当时名手的高超棋艺。本书第一集,对二十及三十年代广州棋坛“粤东三凤”、“四大天王”的崛起,“五虎将”、“苏家四将”、“十八罗汉”的涌现,作为祥尽的叙述;对他们有名的对局作了翔实的介绍,并对他们在对弈中的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 本书虽然集中记载广州棋坛的史实,但战前广州已足以作为整个华南地区象棋活动的中心,香港棋坛只有在周德裕时代始可与广州稍相抗衡,况且周毕竟为挟技南下的华东人士,他的棋艺难以代表香港土产棋艺。因此本书亦可视作反映整个华南地区棋艺发展面观的史书。|| 褚石君现居香港,与笔者“棋”味相投而纳交。站在象棋运动倡导者之一的立场,笔者对这本《广州棋坛六十年史》一书非常欣赏,期见洛阳纸贵,每位象棋艺术爱好者将必人手一册,并视之为华南棋坛活动的“字典”。|| 香港国弈会理事长 梁利成 一九八○年十一月|| [center]二[/center]|| 广州棋风鼎盛,举世无双;每逢重大棋赛,文化公园设置多座大棋盘,人潮汹涌满溢,现场观众,何止万人?加上其他场所及在家收听广播的观众,可谓几乎举城若狂!国内其他大城市,盛况终难比拟;即使国外各种世界性棋类比赛,热闹情况亦如小巫见大巫。加上国手辈出,承先启后划时代性棋艺大宗师,首位全国冠军杨官璘先生,亦在广州产生,“象棋城”美誉“绝非浪得。|| 木有根,水有源。“象棋城”之成长,固有赖于社会贤达之士扶掖,而历代棋人之艰苦钻研,惨淡展拓,开辟了现代棋艺进步之路,奠定了广大群众之基,其功绩尤不可没。|| 褚石、徐骥二位先生,网罗无数有关“象棋坛”史料秘谱轶闻,剪裁熔炼,合著成空前巨构《广州棋坛六十年史》。其中记载翔实,论断精辟,名局妙趣横生。名手奇行轶事异彩纷呈,而行文运笔,亦不愧为棋坛太史公也。象棋爱好者可作棋谱棋话读;文化民俗学者可作为史籍读;而一般人士亦无妨作秘闻妙文读也。|| 褚先生昔在广州致力棋运,棋艺研究社之函授课程风行海内外,可谓桃李满天下;今来香港,亦继续致力于棋艺函授及棋评棋史著作,嘉惠后学。笔者忆少年时参赛获广州甲组冠军,并与全盛时代之杨官璘先生楸枰切磋,正值褚先生主持赛务;匆匆逾二十载,世事几许沧桑;今生笔者又幸获香港象棋比赛冠军,并代表香港,与重振雄风、在全国分组赛中高踞绩分首座之杨官璘先生再度楸枰切磋,竟又幸值褚先生来港,临场观战打气,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也。广州与香港,传统上关系密切,是一对妹妹名城,不仅棋艺交流一项也。中间偶经人事阻隔,今又重新密切交流。《广州棋坛六十年史》在香港出版,正如穗港棋手切磋,预兆未来两地亲切友好共同进步也。|| 李旭英 一九八○年九月七日于香港|| [center]三[/center]|| [center]三凤四王威已振,杨陈并起日中天;羊城名将知多少,细说棋坛六十年。[/center]|| “雕虫技,千古亦才难。”这是王国维论词的名句,移之论棋,似亦未尝不可。棋虽“小道”,易学难精,此所以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象弈》诗有云:“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也。|| 中国象棋源远流长(有史可考的唐代“宝应象棋”已具现代中国象棋雏型),上至公卿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喜欢下象棋的不计其数,可以说是最普遍的民间娱乐。但时至今日,仍未见有一本完整的《中国象棋史》出现,思之能不令人兴叹?|| 往史难稽,近史易考,那就不如先写近代的中国象棋吧。甚至范围还可以缩小一些,分地区、有重点来写。作为一个象棋爱好者,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令我欣喜的是,这个工作已经有人做了。这人工作的成果就是褚石徐骥编著的《广州棋坛六十年史》。|| 广州夙有“象棋城”之称,依我个人看法,从三十年代左右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论棋风之盛,棋人之多,都是广州首屈一指。(直到现在,也只有上海能与广州抗衡。但我还是比较看高广州一线。)写中国近代的象棋史,用广州来作重点,我认为是非常恰当的。|| 五十年代中期,我曾在写《大公报》的《三剑楼随笔》专栏中写过一篇《纵谈南北棋坛》的文字,提出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近代棋坛的盛衰,似乎是由北而南。清末民初,北京执全国棋坛牛耳,当时耿四、叶仪并称国手,至孟文宣一出,更是声光灿然。其后扬州好手纷出,先有王浩然,张锦荣、周焕文(周德裕之父,一九一二年即以擅用当头炮雄视华东棋坛);后有周德裕、窦国柱、朱剑秋,可称先后三雄。又稍后广州崛起“华南四大天王”(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声威赫赫,各有专长,黄的中炮夹马、冯的单提马,卢的五七炮,李的屏风马都是一时绝技。再加上“棋仙”钟珍(陈松顺之师)和曾展鸿(曾益谦之父)等人,棋风之盛,已有凌驾扬州之势了。(按:黄松轩、钟珍、曾展鸿又合称“粤东三凤”,本文开场诗的“三凤”、“四王”即指他们。)到了五十年代,杨(官璘)、陈(松顺)并起。广州在棋坛上的声威之盛,更是有如日在中天。五十年代以后,蔡福如、吕钦(今年全国赛曾打败胡荣华)新秀辈出,象棋城的声誉,迄今未见稍衰!|| 但我说的只是一个梗概,欲知其详,那就非得阅读徐骥、褚石编著的《广州棋坛六十年史》不可了。|| 本书的第一个特色,就是这个“详”,字。说到史料的丰富,在我看过的象棋书籍中,这部书称得上前无古人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它不但介绍了广州第一流棋手,如“四大天王”,“粤东三凤”等人的出身经历、成名佳话以及他们有名的对局等等,而且还介绍了“足以上榜”的次一等高手,让读者对广州的棋坛全貌有更深认识。如“五虎将”(赵坤、刘寿彭、陈境堂、赵培、黄志)、“苏家四将”(苏兆南、苏天雄、苏秀泉、苏钧林)、“十八罗汉”(黄汉、龙庆云、保玉书、何鲁荫等人),书中均有介绍。|| 不但如此,本书还旁及海外其他棋坛,如越南、星马、澳门等地棋坛的情况,重点叙述了国内棋手(以广州棋手为主)和海外棋手作棋艺交流的许多有趣故事。例如钟珍获得“安南棋仙”称号的由来,谢侠逊下南洋与星洲籍棋手陈粤樵棋战、“笔者”的趣事等等。这些资料,据我所知,他们是参考了旅居越南的华人棋手李文雄所撰的《越南棋坛沿革史》和新加坡棋会出版的《新加坡棋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特刊》的。由此也可见他们搜集史料之勤。|| 中国的象棋刊物,谈及海外棋坛的不多,这也应该算得是本书的又一特色吧。|| 第三个特色是文字生动,趣味性故事都很强,对每一个大战役的来龙去脉,鏖兵经过,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例如写到“东南大战”,从一九三0年周德裕、林弈仙南下香港开始,到李善卿广州请将,终于促成华东、华南的四大高手之战止(华南的两名代表为冯敬如、李庆全。黄松轩因母丧未能参加)。写得如火如荼,各人的神态,也跃然纸上,令读者好象看“演义”一般。试看作者怎样写冯敬如登台的神态吧:|| “开赛的晚上,四位选择手都身穿长衫登台,广州选手李庆全、冯敬如的风度颇使人刮目相看,特别是这位泽叔,和从前蹲在广州城隍庙摆开棋档候教的局促神态迥然不同。尺蠖之屈也有挺然而伸的时候,江湖棋人泽叔在这个大赛中遂成为群众瞩目的大将!”|| 冯敬如原名冯泽,一贯被人称呼为“烟屎泽”。香港知道他的人很多,读之当忍俊不禁吧。|| 有来龙还有去脉,“东南大战”由于黄松轩因病未能参加,其后又引出黄周大战之事,本书也是写得非常生动有趣的。|| 听作者说,他们准备一直写到一九八〇年的广州棋坛的,但为了便利于出版的关系,现在这部《广州棋坛六十年》大概只写了三分之一左右(从一九一五年至一九月三五年两名华东象棋名手罗天扬、方绍钦南征广东止)。我以一个象棋爱好者的身分,希望他们能够完成“巨著”,陆续出版。|| 梁羽生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 [center]四[/center]|| 广州在近六、七十年间成为象棋活动的名城。许多杰出的前辈,如黄松轩、冯敬如、曾展鸿等,造诣很高,扶掖新进不遗余力。他们与历次访问广州的各地名手广泛地进行了棋艺交流,对于促进广州棋艺发展贡献很大。今天人们都知有“粤东三风”、“四大天王”、“五虎将”,他们的功绩是值得称道的。建国以来,棋艺纳入了体育运动项目,棋手受到国家的培养,全国各地的象棋竞技水平普遍提高,人才日益增多。广州方面一贯保持着优异成绩,是全国象棋运动的一面旗帜。《广州棋坛六十年史》一书,有条理地记述了建国前后的广州象棋活动,阐明了继承和发展的历史渊源,我们认为是可取的。|| 一九三一年的全省象棋比赛,获得名次的有二十三人,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进入前四名。在那前后,广州棋手的竞赛活动十分频繁,一九三○年“东南象棋大比赛”,一九三四年“省港澳象棋比赛”,一九三六年“省港澳埠际象棋比赛”,一九四九年“第二届省港澳埠际象棋赛”,都是建国前广州棋坛的重大活动。国内各地名手如周德裕、林弈仙、罗天扬、方绍钦、吴松亭、谢侠逊、董文渊等先后访问广州,对广州棋坛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六十年史以较大的篇幅记述了这一系列活动,并选录了重要的对局,从而反映了广州棋坛的历史面貌。作者特别援引了曾展鸿、石光瑛、黄际遇等先生的棋评,他们的评语无疑是很有分量的,能使本书显出它的特点。|| 建国后广州棋坛空前活跃,国手辈出,本书对此作了翔实的纪录,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广州棋坛与港、澳的关系一向是很密切的,建国后,穗、港、澳之间进行了多次比赛活动,这种活动今后还将加强。六十年史反映了三十年代在香港成立的华南象棋会,是穗、港棋人的联合组织。我们觉得那时能有这样的组织,成为一条联系棋人感情的纽带,是应当珍惜的。我们希望在这种传统上,促进穗、港、澳棋人的紧密联系,共同推进象棋运动的开展。我们这个愿望,望大家一起来实现吧。|| 卢辉黄鉴衡。[/DhtmlXQ_comment0]
[/DhtmlXQ]